9月14日至15日,中美第四轮经贸谈判在西班牙马德里举行。两天闭门会议过后,现场的画面却比官方声明更能说明问题:中方代表何立峰等人神情从容地走出会场,而美国财长贝森特则面色凝重,仿佛刚吃了个哑巴亏。
这场本应聚焦于解决经贸分歧的谈判,却变成了一场心理和战略的角力。就在会议即将收尾之际,特朗普突然在社交媒体上发文,一口气用了5个感叹号,显得格外急迫。这场谈判到底谈出了什么结果?美方为何一边说“谈得愉快”,一边又说“中国提出了非常激进的要求”?
早在会谈前两天,特朗普就提前“预热”,在社交平台上频频暗示谈判将取得进展。他特别提到了一个“美国年轻人很喜欢的企业”,似乎暗示双方已经在某个具体项目上达成了协议。
但他并未透露是哪家公司,也没有具体说明协议内容。唯一明确的是,他用了五个感叹号来收尾,显得异常兴奋。
从贝森特的表情来看,这场谈判显然没有他想象中的那么“顺利”。媒体捕捉到他走出会场时的样子,眉头紧锁,嘴角下垂,与他入场时的职业微笑形成鲜明对比。美国媒体甚至调侃说这不是谈判,而是“被上了一课”。
中方代表李成钢在记者会上表达得非常明确:中国不会为了达成协议而牺牲原则、公平和企业的利益。这句话虽然平静,却释放出强烈信号:中国不急,节奏我们自己掌握。
会谈中最引人注意的是,双方都有意避开了“稀土”这一敏感话题。众所周知,中国是全球稀土的最大出口国,而美国在军工、芯片、新能源等高端领域严重依赖稀土供应。但中方并没有主动提及,显然是想把这张牌留到11月关税暂停期结束前再打。
美方这次其实是骑虎难下。贝森特在发布会上一边说中方“提出了激进要求”,一边又不得不承认“谈得很好”,还说“预计几周后将继续谈判”。明明感受到了压力,却不敢说谈崩,显然是有难言之隐。
当被问及是否会因中国从俄罗斯进口石油而加税时,贝森特的回应更显露了美方的底气不足。他表示:“如果欧洲不这么做,美国也不会对中国加税。”这句话其实就是把球踢给了欧洲。美国不想自己出头,又怕欧洲不配合,只能被动观望。
特朗普这边更是坐不住了。他在社交媒体上的发文中,极力营造一种“关系稳固”的氛围。他强调中美关系“非常稳固”,还说“会谈非常顺利”。这种过度强调,反倒让人觉得此地无银。
从中方的动作来看,中国这次会谈前后非常有章法。就在会谈前夕,中国商务部宣布对美方企业德州仪器和博通启动反倾销调查,称其在华销售模拟芯片存在高达300%的倾销行为。这明显是在谈判前给美方施加压力,打出技术反制的第一张牌。
此外,中国网信办还约谈了英伟达,要求其对新推出的H20芯片做出安全说明。而这距离英伟达宣布恢复对华供货仅过去了15天。时间点之精准,显然不是巧合,而是一种有节奏的反制信号。
美方面对这种连环出招,显得有些手足无措。贝森特的表态反复、特朗普的急于发声,都从侧面说明了一个事实:这次谈判,美方并没有取得想要的结果。
美方为何不敢强硬?原因其实并不复杂。首先,美国国内债务已经突破37万亿美元,财政部压力山大。任何外部冲击,比如加税、供应链中断,都会使资本市场剧烈波动。
其次,美国农产品出口商也在施压。大豆已经丰收,但中国却迟迟没有下订单,农民们怨声载道。再加上2026年中期选举临近,特朗普需要一个对外的“成绩单”来稳住基本盘。
还有一点容易被忽视,那就是美国“对等关税”政策正面临法律挑战。不久前,美国上诉法院裁定该政策存在程序问题。如果最高法院在10月维持这一裁定,美方可能不但要撤税,还要退税,面子和里子都挂不住。
所以这次谈判,不仅是对中美关系的博弈,更是对特朗普政府内外矛盾的真实反映。相比之下,中方则表现出高度的战略定力。不急于达成协议,不主动提出敏感话题,反而通过“节奏控制”来掌握主动权。中国不怕谈崩,但也不会轻易妥协。
从外交惯例来看,真正占据主动的一方往往不会急于公布谈判细节。这次,中方只用了“深入、专业、坦诚、理性”来概括会谈,甚至没有提“建设性”三个字,可见中方认为这次成果有限,但节奏仍在手中。
外界普遍预计,第五轮谈判将在未来几周内启动。但可以肯定的是,中方将继续保持这种不急不躁、以我为主的谈判态度。
可以看出,这次会谈虽然没有实质性突破,但双方都不愿意让谈判破裂。对美国而言,中美经贸关系已不再是谈判的工具,而是维持宏观经济稳定的重要支柱。从稀土到新能源,从芯片到消费,美国对中国的依赖远比外界想象中更深。
对中国而言,稳定中美关系同样是科技突破与经济恢复的重要保障。人民币汇率、外资信心、供应链安全,都与中美关系息息相关。所以这场会谈看似平静,实则暗流涌动。贝森特的表情、特朗普的感叹号,都在向外界传递一个相同的信号:美方比我们更急。
真正的较量,也许要等到11月关税暂停期结束前才会揭开帷幕。届时,稀土、能源采购、科技出口限制等关键话题将被摆上谈判桌。而中方是否会打出“压轴牌”,将成为决定谈判走向的关键因素。
特朗普越急于发文营造“关系正常”的假象,越说明问题的复杂性。这场博弈,谁能笑到最后,还得看谁的牌更稳、节奏更准。
这次中美西班牙会谈,虽然没有达成具体协议,但格局已然变化。中方不再处于被动应对,而是主动设局、步步为营。美方的焦虑与中方的从容,形成了鲜明对比。未来的谈判路还很长,但现在,主动权,已经不再在白宫。
[1]中美在欧洲会谈,美财长散场后眉头紧锁,三大问题难解决,美国网民感叹:特朗普变了
速看前沿
[2]就双方关切进行坦诚沟通,以合作方式妥处TikTok问题,中美马德里经贸会谈成果公布
环球网
按月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