帕德玛大桥的位置在孟加拉首都达卡西南40公里处,横跨帕德玛河,主桥长度6.15公里,是一座公铁两用双层钢桁梁桥。
上面一层是四车道公路,下面一层是单线铁路。 这座桥开通的意义,远不止是一座建筑物那么简单——它把孟加拉南部21个区和首都达卡连在了一起。
在桥没建成之前,帕德玛河两岸的老百姓要往来,只能靠轮渡摆渡。 过一趟河短则7小时,长则8小时,遇到雨季洪水,轮渡直接停航,两岸彻底隔绝。
2022年6月25日大桥通车后,这个时间被缩短到了10分钟。
通车当天,孟加拉国总统、总理、部长全部到场剪彩,天空中有中国制造的K-8教练机编队表演特技飞行,地面上锣鼓喧天。
孟加拉国政府当天公布了一个惊人数据:通车仅15小时,过路费收入就突破了1000万塔卡(约82万元人民币),车流量高达5.1万辆。
一年后这个数字更惊人:全年过桥车辆累计565万辆,过路费收入79亿塔卡(约5.3亿元人民币)。
到了2024年,通车满两年时,总过车量达到1233万辆,收费总额突破163亿塔卡。
为什么这座桥能带来如此大的经济效益? 看看它的位置就明白了。 这座桥把达卡和蒙格拉港的距离缩短到170公里,比去吉大港的264公里更近。
西南地区的芒果、稻米等农产品,以前运到达卡要8小时,现在20分钟就能过桥,运输成本直降80%。 芒果出口量在通车后暴涨210%,当地农民终于能把香蕉直接送进首都超市,不用再担心烂在半路。
在孟加拉国西南和印度交接的博姆拉陆港,卡车运量直接翻了三倍。
而南岸的松达班红树林保护区,因为大桥开通迎来了首都的大批游客,当地民宿、餐馆、交通服务一夜之间全冒出来了。
据孟加拉国交通部长公布的数据,大桥通车半年内,周边15个县的GDP增速就提升了0.8个百分点。
亚洲开发银行的评估报告更是指出,这座桥每年能为孟加拉国GDP增长贡献1.2个百分点,后来修正为1.5%。
世界银行的报告则预测,这座桥将使西南地区减贫率提高1%,全国减贫率提高0.8%。
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在开通仪式上说得很直白:“这座桥将降低全国贫困率0.84个百分点,惠及8000万人。 ”
这座桥的技术难度堪称地狱级。 帕德玛河的河床是积累了上千年的淤泥,深度超过150米,松软得像棉花堆。
日本专家曾经断言:“除非改道,否则不可能建桥。 ”但中国工程师设计出了特殊的“6+1斜桩系统”——每个桥墩由6根直径3米、长120米(相当于40层楼高)、重550吨的巨型钢桩斜插进河床,斜度1:6,像凳子腿一样撑住桥墩。
这些钢桩的焊接难度令人咋舌。 钢板最厚的地方达到110毫米,焊工要连续焊接20多层,只要有一层出问题,整个钢板就得重焊。
中铁山桥的总工程师胡广瑞带着团队反复试验,最终研发出超厚板焊接工艺,让13万吨钢结构全部实现“零瑕疵”。
施工过程更是困难重重,建设资金也曾差点断链。在项目濒临流产时,孟加拉国总理哈西娜力排众议,宣布自筹资金继续建桥,并选择中国中铁大桥局承建。
44亿美元的总投资中,中国进出口银行提供了26.7亿美元贷款。 建设高峰时期,工地上有3000多名中孟工人并肩奋战。
让人惊叹的是,在疫情期间,项目部创造了连续9个月零感染的纪录。 孟籍工人阿施齐尔说:“中国同事建了20处宿舍集中安置我们,防疫措施让人安心。 ”
这座桥给当地带来的就业机会实实在在。 建设期间,中铁大桥局为当地提供了超过5万个工作岗位,当地劳工比例高达85%。
项目还培养了大量的技术工人,与孟加拉国百余家本地供应商合作,采购和服务总额达22.2亿元人民币。
曾经荒芜的帕德玛河北岸,现在建起了工厂、加油站,形成了新的聚居区。
为纪念这座桥,孟加拉国央行发行了1000万张“帕德玛大桥——国家的骄傲”纪念钞。
2024年6月27日,通车两周年之际,总理哈西娜专程接见了中铁大桥局的代表,这在该国历史上是第一次。 当不丹国王访问孟加拉时,政府安排的第一个行程就是参观帕德玛大桥。
在帕德玛大桥上,车流昼夜不息。 桥下是奔流了千年的帕德玛河水,桥上载着的是孟加拉国西南部21个区8000万人的新生活。
孟加拉网友在社交媒体上写下的那句话,或许最能概括这座桥的分量:“没有外部贷款也能创造奇迹——而这奇迹来自中国朋友的智慧与真诚。 ”
按月配资开户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